管理文章

如何有效建立改善提案制度

于 2016-05-20
9841
次阅读

如何有效建立改善提案制度

情境:为了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改善的精神,上个月我们公司开始推动提案制度,但却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各部门主管审核标准不一致,该如何在公平原则下给予奖励?此外,有的员工提出了一个点子,但后续要落实,必须和其他部门一同合作,该如何让其他部门也愿意配合?改善提案制度该如何运作,才能发挥良好效果?

根据我们观察,公司推动提案制度时,经常面临的问题与瓶颈,主要有下列几项:一、主管不重视或疏忽改善提案活动;二、核奖标准不一,同仁莫衷一是;三、同仁表示肠枯思竭,想不出提案;四、同仁表示工作很忙,没时间提案;五、提案单位与执行单位见解冲突;六、重复提案、类似提案层出不穷;七、会办单位推诿、打官腔或压件;以及八、提案佐证资料不足,效益换算不清。

其实,上述公司推动改善提案制度共通问题的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项:一、制度不符合公司、行业或人员特性;二、认为改善提案道理很简单,不需要教育训练;三、提案活动未支援公司的重点工作;四、奖励配置未能导引出更高的提案效益;五、缺乏简单明了的绩效指标,主管无从支持;六、提案成果未与目标管理或考绩结合。

 

一、提案要结合公司策略及其他制度

许多公司的改善提案制度没有设定重点,也没有引导同仁聚焦的机制,于是员工平日忙于工作,到了交差前夕,就匆匆忙忙地赶出几个提案应付,虽然看似有“量”,“质”却不佳。

久而久之,大家都看不出制度的实际效益,最后让这个原本立意良好的制度束之高阁。

公司的改善提案制度最好能支持公司的策略规划及年度方针,配合公司每年的重点工作来调整主题。比如,因应节能趋势及政策,公司今年将进军电动车市场,公司就可鼓励同仁,尽量提出有助于公司在电动车市场发展的相关提案,并提供高于一般提案的奖金。如此一来,同仁的改善创意才会聚焦到这件事情上,老板也会觉得改善提案能符合他的期望和经营重点。

其次,改善提案制度应该尽可能与公司其他诸如QCC(品管圈﹞和TPM(全员生产管理)等制度功能连结。比如,公司可鼓励员工如果有参与品管圈活动,也同时针对相同主题提案,他的提案评分时就可加分。

举例来说,品管圈的改善规模通常会比提案大,而且需要运用一些有系统的方法去收集资料,进行资料分析。而提案则是发挥个人或小团体的创意,个人只要透过一两个单位的协助,就可以做成一个提案。员工在参与品管圈时,可以同时做改善提案,彼此相辅相成。倘若公司把每项制度都分开做,结果同仁们疲于奔命,自然参与度就不高。

参与提案活动的对象,原则上是全体员工都可以提案。然而,大多数高阶主管的工作内容,是以管理领导及决策判断为主,不像基层员工以实务工作为主,有些公司因此不会强制要求某些主管也要参与改善提案。

此外,有的公司或许认为新进员工刚进公司不久,对公司还不够了解,认为他们不需要提案。事实上,有时候新进员工还比资深员工更容易突破既有框架,从新的角度看事情,想到其他的做法。

在提案制度推动前,公司应进行教育训练,向员工说明提案的流程与技巧,比如现场单位适合提哪类提案,幕僚单位又适合提哪类提案。甚至,把改善提案的相关知识和诀窍做成指导手册,发给每位员工参考。

同样地,在新进员工的教育训练中,也应包含改善提案的教学课程,除了教导他们提案的技巧和方法,也能让新进员工知道公司是重视这件事情的。否则,可能新进员工所属单位的资深同仁未积极提案,他也效法跟着不写。这样一来,改善提案制度便难以在公司里生根。

 

二、提案审核与叙奖的方式

目前提案审核可分为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直线审查,由直属主管审核部属的提案。如果提案效益够大,直属主管可再把提案往上级呈核;另外一种方式是委员审查,员工的提案直接透过某个单位分发送给审查委员审核。

然而,这两种方式各有其限制,前者的限制是爱国裁判的问题;后者的问题是,当提案件数一多时,高阶主管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也相对增加许多,很可能高阶主管审核提案的成本,还超越提案本身的贡献度

因此,我们建议可采取两者综合的方式,来降低主管审核提案的时间成本。比如,公司的提案给奖分为数级,按照主管职阶来分配给奖的权限。当提案的累计效益达到某一程度以上,再交由审查委员会来审核这些贡献度大的提案。

在设计提案奖金的级距部分,须注意每一等级的奖金差距要有鉴别性,在审核提案时更能容易鉴别提案的价值,给予合理的奖金。例如,各级距的奖金只相差五十或一百元,鉴别度就不够高。有些贡献度较高的提案,也可以另设奖励方式,例如中华汽车的“改善提案提成奖”,针对累计一年降低成本超过特定金额的提案,公司即给与特定百分比的奖金;以金融海啸该年为例,就有同仁的改善提案累计一年降低成本超过三百多万元,公司因此颁与该提案同仁高额奖金。

除了制度的设计,公司也应定期举办教育训练和访谈,提供最佳实务让审核提案的主管了解,什么样程度的提案,可以给予什么等级的奖项,大家心中才会有一把尺。

三、评估提案制度带来的效益

既然公司投入了许多资源推动提案制度,就要知道到底这些提案为公司省下了多少钱。因此公司的改善提案表单中,应该要有一个栏位,让员工填写每月实际可降低的成本金额,同时这些相关数据,提案者必须请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绝不是员工自己臆测出来的(详见附表)。

比如,某汽车公司的员工改善了汽车里的某个零件,为了估算一年可省下的成本,就必须自己请生产单位提供实际生产的车辆数据。后续,公司可把减少成本的金额除以发出的奖金金额,即是“利益倍数”,这代表公司每发出一元的奖金,背后实际省下了多少钱。

通常一般奖金金额较小的给奖提案,是采用合理化审查,也就是经过相关主管判定,认为这个数字是合理的即可核定。如果是金额较大的提成奖,才需要财务的认证,否则会花费过多的人力成本。

毕竟提案制度推动的初衷,还是在于鼓励员工发挥改善精神,帮助公司提升效率。因此,我们建议公司宁可相信员工是善意的,不会恶意欺骗。也许有少数人会写重复或类似的提案,仍可透过沟通来协助,而非小题大作,演变成大家都在抓老鼠屎,制度就很难推动。

沟通的方式,原则上要公开勉励,私下给予建议和沟通。以A公司为例,某部门常通过一些重复提案,也就是两三年前曾提过该案,如今又再提一次,或者出现类似提案。例如车子有四个门,员工把针对改善右前门的做法写成一件提案,再针对右后门写一件类似提案。有时,问题不一定只在员工个人,主管审核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问题。

公司可约谈该主管与他沟通,但需注意过程中,不可只传递负面讯息,也应该正面鼓励好的部分。例如,公司可告诉该主管:“B和C员工的提案都写得很好,只有某位员工提案有点问题,或许可以从XX方面进行改善。”如此可以替该主管保留台阶,不然很可能该主管一气之下,再也不参与提案制度了。

 

五、制度就像一个“产品”

任何制度就如同一个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提案制度也是。当提案制度还不够成熟,推广宣传的活动就要越密集,让大家知道公司随时都有同仁产出好提案。

方法上,可以举办团体和个人的提案竞赛,每月或每季颁发奖金。或者也可举办分享会,让一些获得高额奖金的同仁来现身说法,分享经验。目的就是让其他同仁有机会看到,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如果公司没有宣传,而把员工的提案归档或留在系统里,大家都看不到,这就十分可惜。

当提案制度推广到后来有点“冷掉”时,公司应定期更换主题来活化制度,让大家对提案制度保持新鲜感。切忌只推行了几个月,看不到显著效果就放弃;或者推行了几个月,看到有一定量的提案,就误以为已经成功,而忽视了持续耕耘的重要性。

此外,公司推动改善提案制度,不能只是从数字来看成效,因为效果也会显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上。例如,有些公司在推动改善提案制度后,发现员工的品质意识提升了,也更有追根究柢的精神。这些都是这个制度带来的无形价值。

既然制度有如产品,在宣传上,也要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比如,不要在工作忙碌的季节劳师动众。或者,有些员工可能工作地点在工厂较不方便上网,公司可把得奖提案印出来,做成海报贴在餐厅,或工厂的布告栏宣传,让讯息更容易传递给他们。其他沟通的管道,还有电子报或企业内部刊物,都是企业可以运用的沟通媒介。

总的来说,公司在推动改善提案制度时,应配合公司年度策略或重点,甚至与其他品管圈和知识管理的功能连结,以有效聚焦同仁们的注意力,并获得最高主管支持。

此外,关于改善提案制度的相关做法和规定,也应该透过各种管道向同仁们布达。当制度推动后,更要持续透过分享会、电子报和海报等方式,提醒大家关于改善提案的最新消息,以维持制度的热度和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