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

工作的歡愉與哀愁:探索人生的意義

於 2024-03-07
12844
次閱讀

【文章作者 周天佑老師】工作不僅限於職業,也包括個人的業餘愛好,而對工作的定義因人而異,但在其中我們都會體驗到欣喜與悲傷。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陷入工作帶來的死結,無論面對喜悅還是挫折,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值得珍惜和體會。

「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是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寫的一本書,艾倫擅長用哲學與心理學探討人生問題,並成立了「人生學校」推廣其理念,台灣翻譯了他好幾本書,都頗為暢銷,也有機構引進了「人生學校」課程做培訓。

 

我看的簡體版翻譯書名叫 『工作的迷失』(台灣未出版這本書),但還是覺得照原文翻譯比較傳神。
書是以哲學的視角審視勞動、職業、個人業餘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報導文學的形式寫作。
其觀點:工作就是生活,所帶來的既有欣喜、也有悲傷,工作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折、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

其實這些觀點孔老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帶著弟子們歷經艱辛周遊列國時就有體會,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自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就是最好的寫照。

過去在農耕魚牧年代,工作分工並不細緻,雖說也有士農工商之分,但大部分物質的交換都在自己生活的周邊發生,即使是看不到,也大致能瞭解。

 

全球化下的物流探索

全球化下的物流探索

全球進入快速變遷的年代,物質的交換已透過物流在全世界快速的移動。當我們進入Costco 購買吃喝穿用各類物品時,若看產地標籤,物品經常涵蓋到世界各地,而我們對這一切都習以為常,對一盒智利的櫻桃或是美國的牛肉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產地與效期而已,至於怎麼會進入我們口中的流程不會去查究。

 

愛倫的書中有一章節探討物流,他與攝影師特地飛到馬爾地夫,然後搭船到一珊瑚小島住進漁民家,接著清晨跟他們出海在印度洋捕金槍魚,當捕獲的魚做完冷凍處理之後,回港就送往加工廠,加工廠接著去骨切片包裝後交冷凍貨櫃送往機場,愛倫他們跟著貨機飛回倫敦,再跟著貨櫃車送進物流倉庫,隔天由倉庫發貨到各超市上架,他們在超市中觀察到一名家庭主婦購買了一片金槍魚,經徵求同意後跟著她回家,看著她將這片魚料理裝盤給他讀小學的兒子當晚餐,從金槍魚被捕獲到這孩子的嘴裡整個歷程不到60 小時。

 

當然,書只是藉物流過程探討涉及人群的工作、家庭、生態等問題,我要表達的是工作的分工愈來愈細,很多環節已經超出我們的認知之外,而且效率愈來愈高,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也愈來愈快,氣候的變遷、疫情的肆虐就是大自然反撲的警訊。我幫礦業、採油等公司上過課,有關資源的消耗與開採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可另找機會探討。
(延伸閱讀:挑選最適合的人才,創造最美好的未來。

 

工作與個人生活的融合

工作與個人生活的融合

在朋友圈絕大部分人都退休的狀態下談工作似乎太矯情,但我要強調愛倫在書中把個人業餘的愛好也納入工作的一環,因此你只要對旅遊、運動、美食、信仰甚至是打麻將、帶孫子等仍有興趣或是愛好,就是在工作的狀態中。至於對工作的定義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同樣都會不斷重複經歷著欣喜與悲傷的過程,就如同之前曾提及弘一大師(李叔同)臨終前寫下「悲欣交集」絕筆的感悟。

 

可是在工作過程中千萬別留下一個死結,我見過很多在軍旅工作生涯中未晉升到理想職階所造成遺憾的死結(例如未晉升將軍等),即使離開軍中後工作的成就早已超過之前那職階的頭銜與收入,卻仍無法帶給他欣喜,那豈不是抱憾終身。所以無論喜或是悲都是一個經歷的過程,可千萬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延伸閱讀:混合辦公模式,塑造工作自主性,提升組織彈性,吸引人才投入。

 

面對工作的結局與成就

在工作的歷程中,我們經歷了種種挑戰和成就,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情感。然而,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都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讓我們珍惜每一個工作的時刻,不斷地前行,尋找更多意義和價值,並在生活中尋求平衡和滿足。因為最終,工作不僅塑造了我們的身份,也彰顯了我們的人生價值。

 

  

 講師介紹 

管理實戰導師-周天佑

管理實戰導師-周天佑

♦經歷:
金門師砲兵上校指揮官
國防部人力部門少將處長
台灣慶堂集團副總經理(兼大連事業體)
上海天亨弼商務諮詢公司副總經理
上海信淩可企業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
北京達爾曼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執行長
北京中小企業競爭力工程MTP-TWI 推進辦公室首席專家

♦學歷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
英國赫爾(Hull)大學企管碩士

♦認證
日本產業訓練協會MTP 師資班認證
日本產業訓練協會TWI(JI、JR、JM、JS)師資班認證
美國4D 卓越領導力師資班認證
南京領悟工坊領導力沙盤師資班認證
台灣TA 團隊引導技能師資班認證

 

文章推薦

沒有人企業靠什麼永續?

主管團隊力全面養成

中階主管管理職能培訓班

跨世代團隊溝通力

未來人才培育